网上科普有关“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?父母需要怎么做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?父母需要怎么做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对每位孩子来说,独立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,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做事习惯。孩子独立做事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,孩子越小,可塑性就越高 。
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 ,父母长辈对他们更多了几分关爱,经常会无意识地帮助孩子做一些细小的生活琐事,无形中造成孩子懒惰、依赖的心理。因此 ,父母想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,就得早早训练他们的生活技能,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自己做 ,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与做事的习惯,加强对孩子独立性的锻炼。
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能力,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:
1 、父母以身作则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。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父母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。身教大于言传 ,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效仿的典范。如果平时父母做事的方式是处处依赖,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学习独立呢?
2、为孩子提供独立发展的机会,该放手时就放手
父母从小对孩子无条件的包办代替 ,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,自己不愿意、不大会的事情,父母会帮着干 。因此 ,父母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,自己已经长大了,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须自己做。
父母要懂得适时放手 ,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掌握不同的生活技能,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对于已经养成依赖性的孩子,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,一步步放手让孩子学会去做自己的事情,比如:自己吃饭 、穿衣裤鞋袜、洗淋浴、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与房间等,一步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 。
3 、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
孩子不仅要有独立的意识,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。比如:怎样穿脱衣服、洗脸刷牙 ,怎样帮助家人择菜、洗菜 、扫地、拖地、擦桌子等,不仅让孩子愿意自己主动做事,还要学会自己做事才行。
同时 ,孩子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学习 、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。父母要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学习任务,自己去和同伴交往。当孩子和小伙伴发生冲突纠纷时,指导或教会他们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自行解决矛盾。
4、给予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、决策权
自己选择、自己决策是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,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。
只要没有危险安全问题,在孩子碰到可供选择的机会时,就让孩子自己决定选什么;在碰到孩子稍作努力就可以解决的困难时 ,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去思考,自己去决定,父母不要过多干涉 ,替孩子做决定 。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开动脑筋,想办法,做出决策。
同时,对于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,父母要及时给予赞赏 、鼓励,只有这样,孩子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去独立完成更多的事。
只有孩子拥有独立做事的习惯与经验 ,离开父母后,才不会因为“这个我从没有做过 ”或“那个我从没有经历过”而畏首畏尾,从而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,更加自信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与考验 。
文/兰妈谈 育儿
前几天,听到这样一段话:“娘勤女儿懒,娘一勤快儿女就全懒了 ,母亲懒一些儿女全勤快了”,仔细琢磨这段话发现其中的道理颇为深刻,就拿以前和现在来说 ,是不是现在的子女们都变得越来越懒了?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手艺都被遗弃了,为什么呢?因为人们越来越懒、不愿意动手地过分依赖机械化。
就拿现在的生活方式来说,太多人们不喜欢做饭就下馆子,不喜欢洗碗就买洗碗机 ,就连扫地、洗衣和行走都变得机械化,当我们认为每天可以操控机械化成长的时候,却不知实际上并非人类操控机器 ,而是机器操控着人类的思想,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懒惰 、安于现状。
实际上,造成这种现状的情况还真和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 ,在以前,如果我们不劳作的话就没有饭吃,尤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更需要双手去劳作 ,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下长大的子女基本上都非常独立,遇到事情不会动不动就哭丧、玻璃心 。
而现在的生存环境优越了,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“自己能动手的时候 ,尽量让孩子好好学习 ”,为什么呢?因为大家都把孩子的学习看的太重要了,仿佛只要孩子学好习、一切事情都是陪衬,如果孩子能考第一名平时张嘴喂饭都可以 ,孩奴的家长越来越多 、养出的子女自然是越来越懒了。
那么,现代父母为什么总是会养出越来越懒的孩子呢?
1、 弥补自己童年的空缺
正是有了以前和现在做比较,所以生在以前时代的子女 ,也就是现代里的教育中的父母,他们大多数都是怀着弥补自己童年的空缺,从孩子的身上去感受童年里的幸福。在以前 ,那些不断做家务、没有衣服穿 、没有零食吃的空缺,往往都会在现代生活里跟随孩子的童年再感受一次“成长” 。
曾经,遇到一位朋友的孩子经常嘴不离零食 ,当规劝孩子少吃些零食的时候,朋友的孩子居然说“我妈妈给我买的,就是让我吃的 ,不吃放那干嘛”。小女孩振振有词的说法,可见其中多数是有母亲的默许。
当然,没有一个母亲会默许孩子把零食当饭吃,多数都是有了开头后的无法收场 ,而这个开头就是朋友小时候吃不到零食的思念,每次逛超市看到零食的时候就想买回家,因为她不想自己的女儿也过上没有零食的童年 。
在自己子女身上弥补空缺童年的父母 ,他们最典型的动作就是“不要动,我来 ”,当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前冲锋孩子没有机会施展时 ,他们享受生活的安逸就是一种习惯,而这种依赖他人、不知道动手也被称为懒惰。
2、 把成绩看做是铁饭碗
除了童年里很多“得不到”的空缺,想要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之外 ,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看得太重,总是在孩子的耳边喋喋不休地重复“你不好好上学以后该怎么办”,这种看似“为你好 ”的喋喋不休 ,却是孩子成长里无法抹去的伤疤,因为他们讨厌这种“整天学习”的成长气氛。
对于家长们来说,“你不好好上学以后该怎么办”这句话似是人生大哲理,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 ,未来和以后这等字眼的距离实在是太过遥远,他们也无法通过大道理去触及,就像是为人父母后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一样 ,当时的理解尽是怨恨 、过后才是理解和感恩。
最重要的是不动手劳作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生活的本质,总觉得一切的享受都是理所当然,当我们在孩子长大该勤快的时候不知道动手 ,那个时候剩下的就只有话不过三的争锋相对 。所以,不想孩子和你的距离越来越远,也避免学习占据孩子全部生活 ,让他们失去体验和独立的生活能力,那么放手式教育就是你送孩子最好的礼物。
当然,此刻又有很多人觉得不靠谱 ,作为天性贪玩的孩子,如果真的放手、任由他们自由翱翔,他们岂不是要调皮捣蛋地飞上天了?放手虽是送孩子最好的礼物,但放手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,更需要妈妈适当地偷偷懒,最终才能在放手式的双方教育里收获多多,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会更优秀。
为什么教育里需要妈妈适当地偷偷懒?而不是爸爸?
传统的家庭模式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,贤妻良母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妈妈的道德压迫,也让无数家庭诞生了懒父、懒儿,如果说女儿是妈妈的复读机 ,那么儿子就是爸爸的复印件,而父亲的存在不仅仅是儿子的原件,更是整个家庭和谐的命脉所在 。
如果父亲勤快、不缺席父爱 ,子女在充满关爱的环境里懂爱 、更懂得感恩,尤其是爸爸爱妈妈,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,那么子女不用教他们就会感同身受地跟着爸爸的身后去心疼妈妈,也会不由自主地通过一些劳作去帮助妈妈减负,所以妈妈适当地偷偷懒,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独立、动手能力教育 ,还有一家的和谐安乐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和万事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于“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?父母需要怎么做? 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镇克培]投稿,不代表微乐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okokqq.com/cshi/202505-303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微乐号的签约作者“镇克培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-父母需要怎么做?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微乐号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网上科普有关“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?父母需要怎么做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?父母需要怎么做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...